珍酒故事起源,珍酒的传说
1989年,前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在为《茅台酒厂志》写序时,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记得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时,我陪毛去杜甫草堂,问我:“茅台现在怎么样?用什么水?“生产还可以,就是赤水河用的水。毛笑着说:“你做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但调查发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茅台镇位于大楼山西段北侧,山路崎岖,陡坡急,交通极为不便,沿河两岸均为滑坡区,地质条件较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茅台生产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有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因此,中央和贵州省有关部门决定在茅台地区尽可能扩大生产的同时进行易地试验。在确定的前提下,在其他地方建厂,弥补茅台生产的不足。
但是茅台真的能轻松生产吗?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我们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这样,就可以开展茅台生产试验项目。经过科学院、茅台酒厂和贵州省科委、遵义市、市有关部门的部分酿酒专家,对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必要条件进行了综合调查和科学论证,遵义市北郊十字店最终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距茅台镇仅130多公里,紧邻川黔铁路两条运输动脉。交通非常方便。更困难的是,十字路口周围的山区与贵州茅台酒厂的峡谷非常相似,水质、土壤等自然环境与茅台没有明显差异。
1974年12月9日,遵义市革命委员会根据贵州省科委、贵州省轻工厅1974年8月29日文件精神,发布《关于新建“茅台易地试验厂”的通知》,决定在遵义市北郊十字路口设立“贵州茅台易地试验厂”
1975年10月,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正式投料进行探索性生产。同年,科学院科技办将“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命名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