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甜度讲究多
普遍偏爱口感清淡的葡萄酒,对吧?然而,酒柜中的红酒因未发酵糖份含量各异,风味各异,那些介于淡雅与甜美之间的佳酿,确实让人难以抉择。
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以每升酒中糖分的克数来标示,而美国多采用百分比来衡量。尽管残余糖分无法完全消除,但界定甜酒的标准大约是每升2克的糖分。多数高品质红葡萄酒的甜度远低于此,以至于几乎无法察觉其甜味。
针对热销葡萄酒,情况自不相同。以黄尾葡萄酒为例,这款印有澳洲特色袋鼠图案的品牌在美国市场取得显著成就,几乎占据该国澳洲进口葡萄酒半壁江山。其以甜美口感著称,肯德杰克逊酒庄精选的加州霞多丽亦然。此类葡萄酒的含糖量至少每升5-6克。即便莎碧为欧洲某些地区特产,但部分自诩为莎碧、源自加州的白葡萄酒,其含糖量甚至超过每升10克,通常是通过添加适量浓缩葡萄汁实现。
酒类分析领域的专家指出,源自加州、澳洲、智利和新西兰的平价白、红及桃红葡萄酒,其含糖量普遍高于欧洲的淡酒,通常在每升3-8克之间,远超欧洲淡酒每升1-2克的水平。新西兰因地处较高纬度,葡萄酸度较高,使得甜味不易察觉,与温暖气候产区的酒相比,其甜度显得更为隐晦。
酿酒师巧妙运用甜度调节酸度,以提升酒体平衡。例如,法国阿马尼亚克县加斯科涅丘的VindePays干白,酸度颇高,酿酒师便通过提升天然甜度,使酒味更为圆润。意大利某些商业白葡萄酒亦可能采用此法,该国葡萄产量丰富,酒体酸度自然较高。某些欧洲红酒虽标为干红,实则含糖量高达每升8克,如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普利来地区部分工匠酒便是例证。
酒之甘甜,温度亦为关键。在一场盲品活动中,我们品酒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款酒进行了两次品鉴,一为常温,一为冰镇。众人共识,冰镇之酒口感更淡,其因在于低温下酸味更为突出。
尽管多数红酒口感清淡,然而白葡萄酒的残留糖分差异显著,从每升不足2克至天然甜酒的数百克不等。甜度与干度的葡萄酒辨识度较高,这得益于我们对它们风味的熟知。
然而,众多白葡萄酒的口感往往徘徊在清淡与过甜之间,购买时满怀期待,却常常发现其甜度超出预期,令人稍感失望。尤其是阿尔萨斯的葡萄酒,其独特的甜味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些葡萄酒的口感差异极大,从极淡至中度甜型不等,仅凭酒瓶标签难以辨识。因此,包括辛特-鸿布列什酒庄在内的多家酒庄,纷纷设计了独特的甜度标识体系。
在美国,雷司令酒销量独占鳌头,华盛顿州圣米歇尔酒庄及与德国摩泽尔河谷路森博士酒庄的合资贡献良多。国际雷司令基金会亦创新举措,于酒瓶标签上以图解形式直观展示酒体甜度。
我们25位品酒师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6款雷司令酒样进行甜度评定,以检验雷司令口感标准的实际成效。我们预先研读了国际雷司令基金会制定的繁复标准指南,了解到除了残余糖分,酸度和pH值亦对酒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温迪斯塔基品酒师负责华盛顿州圣米歇尔酒庄的畅销雷司令,她坦言,在鉴定每款酒的口感时,他们更注重实际口感而非规则。
我疑惑普通消费者是否会对这些细微口感差异的度标准感到厌倦。他们或许更关心一款酒是偏甜、微甜、适中还是极甜——遗憾的是,许多消费者对非顶级品牌的酒已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口感上乘的白葡萄酒因酸度平衡而略带甜意,那种美妙难以言喻。以下是我最钟爱的几款葡萄酒。
品味适中与中度甜美的葡萄酒,其搭配菜肴的挑战尤为凸显。以德国的珍藏酒与晚秋的清甜酒为例,酒精度适中,口感清淡,适宜与中性口味的白鱼搭配,且更宜自斟自饮。而源自澳洲、阿尔萨斯,仿照沃莱与托卡伊工艺酿制的白诗南等浓郁型白葡萄酒,则是佐餐佳选,与贝类海鲜、浓汁菜肴及滑润肉酱相得益彰,更显其风味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