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喝得人多了、杂了,便有了好坏之分。现在很多对酒的偏见多来源现在所奉行的“酒桌文化”、“酒霸行为”以及“劝酒文化”。中国酒文化当中,核心一直都不是酒,而是伴随着酒产生的中国酒文化饮酒礼仪。而在古代,饮酒礼仪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是,往往伴生于各种神圣的祭祀活动当中,而到了西周开始在慢慢的将其规定为固定的饮酒礼仪。而在西周的礼仪制度当中,乡饮酒礼不过是西周的六礼之一,又被称之为嘉礼,多用于各种酒会当中的礼杰。而对于周礼很多人的印象便是过多的繁琐以及不必要的程序,但是在当时而言,乡饮酒礼不过是为了体现主人对于客人的一种尊重与礼遇,其本质当中透漏这浓厚的中华文化的风采。
其中的程序主要包括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宾返拜。而谋宾则是主人聚在一起商量请哪一些人,而这个主人一般是当时掌管一乡实权的乡大夫以及夫子,而商量好之后还需要将所请的宾客分为宾、介、众三大类。而到了现代很多地区喝酒的风俗依旧如此,不过是将其简化了一点。
其次便是迎宾,也就是字面意思,主人站在乡的门口迎接宾客。礼仪制度的重头戏便是献宾,在客人相继落座之后便开始进酒。首先需要主人向宾客进酒,当时称之为“献”,而我们现在也称之为敬。而宾客则需要对主人进行回酒,当时叫“酢”,接着才正式开始。主人自饮之后便开始劝宾客喝酒,叫“酬”。主宾之间献完,便到主与介、众宾之间的献酒。
而这些礼仪直到依旧是是一种约定俗成酒礼,在各种酒席宴会中也很常见,而后续还有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宾拜返等步骤。现在,中国酒文化饮酒礼仪在日常的宴席聚会当中经常可以简单,但往往会被不良之人引导了被人所讴病的“酒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