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清香、酱香白酒,谁才是主流?
中国白酒香型演变史是武林争霸史。
众所周知,白酒有很多香型,自第一次分为四种基本香型以来,已经演变成12种常见香型。每种香型都有不同的风味和工艺。
但说热门香型,只有三种,浓香、酱香、清香三分天下,又各领风骚。
汾酒引 领大清香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清香型是时代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粮食供应相对紧张,白酒更注重出酒率。香型白酒以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粮食消耗低、出酒率高等特点横扫白酒市场。以“汾老板”为代表的香型白酒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市场,南方市场逐渐渗透。
1987年,汾酒的出口量是其他名酒的总出口量,中国每公斤名酒的出口量是汾酒的一半。汾酒占据了中国名酒的一半。
清香工艺:
汾酒从原料的选择、酒曲的制作、发酵容器的选择等方面,所秉承的酿造工艺可谓一清到底,不携带浓香、酱香及其异味和恶杂气味。
著名的“清蒸二次清洗”强调“清蒸杂,清洗到底”。一次糊化两次发酵,只添加酒曲,不添加新谷物,一个发酵周期完成28天,清洗缸后进行第二轮发酵。酒糟丢弃不参与其他发酵和蒸馏轮,发酵过程不接触土壤,以保持酒体的纯香味。因此,香型白酒的发酵过程相对简单,发酵周期短,相应的成本相对较低。
风格特色:
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酒。这种香型白酒主要由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组合而成。
其主要特点是:香味纯正,醇厚柔和,自然和谐,余味清爽。纯香味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主要香味,琥珀酸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也可称为酯香味对称,干净整洁。
“川酒六金花”崛起后的浓香时代
本世纪初,浓香型白酒翻身成为主人,成为时代热门,至今仍是霸主。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包干的兴起,国内粮食产量实现了爆炸性增长。随着粮食的日益重组,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也逐渐增加。这种口感和香气比清香型白酒更浓郁的白酒很快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1988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控制,汾酒在涨价上犹豫不决,导致很多人认为香气质量不如浓香,1994年第一批香气被五粮液超越。1998年山西模拟酒案爆发,让“山西香”跌落神坛。
五粮液、泸州老窖四川白酒抓住机遇,在获得独立定价的便利后,开始布局中高端市场,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弯道超车,成为热门品牌,成为白酒行业的领导者。
川酒“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郎酒相继崛起,成为白酒的学习对象。浓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迅速增加,浓香型白酒已成为时代的热点。
浓香型工艺:
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坏”,就是形容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浓香型白酒的工艺是“混蒸继续坏”。除了酒窖的连续使用外,蒸馏取酒后的酒糟每次都会保留一部分,然后按比例投入新粮和酒曲进行下一轮发酵。
浓香型白酒每轮发酵不少于60天,部分特级白酒发酵周期长达90天,调味酒的成熟度和窖藏时间长达10年以上。因此,浓香型的口感比香型更重要,酿造成本和时间成本也高于香型白酒。
风格特色:
浓香型白酒具有香气浓郁、柔软甘甜、香气协调、入口苦、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质量的主要依据。浓香型白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己酸乙酯,香气含量高,香气突出。
茅台热掀起的“酱酒热”
近年来,茅台一骑绝尘,成为白酒神话,掀起一波“酱香热”。
20世纪90年代,茅台在整个酱香型白酒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茅台于2000年上市,销量排名第二。2005年,茅台净利润超过五粮液;2013年,茅台正式成为国内白酒的领头羊。
随着茅台和郎酒的兴起,一批酱香型白酒品牌逐渐兴起。自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茅台镇和整个赤水河产区。只要你和茅台有亲戚关系,销量就会飙升,酱香型白酒的热度也会上升。有一段时间,酱酒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
虽然“酱香”热潮高涨,但酱香型白酒的实际市场份额并不高。即使在高峰期,也只占30%左右。市场份额和销量仍低于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酱香型工艺:
酱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悠久。“12987”工艺已成为好酱酒的标准。同时,酱酒具有“四高两长,一大一多”的特点。我们都知道“12987”工艺,即以一年为生产周期,两次投粮,9次烹饪,8次发酵,7次取酒。
“四高两长,一大一多”是指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蒸馏酒,酿造周期长,白酒储存时间长,曲率大,发酵白酒轮次多。酱酒的酿造过程很复杂,一瓶茅台酒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出厂,难怪价格被炒了。
风格特色:
酱香型,又称茅香型,以茅台为代表,属于大曲酒。酱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丰富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杯中香气持久,空杯香气持久。茅台有句话叫“扣杯第二天香”。
至于喝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偏好。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更喜欢的风格。
浓香、香、酱香的区别就像“红烧、蒸、火锅”的区别。其实三种香型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